我比任何上海人都了解这病毒,集中隔离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http://www.zgbdf.net/m/

本文转自:文汇网

“本人是年3月22日被通知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得到通知那一刻,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因为我还年轻,30多岁,有孩子,有老人,生活的压力和负担都需要我来承担……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我比任何上海人民都了解,因为我是武汉人,经历了第一波新冠病毒,对此病毒的伤害仍心有余悸。”

这是一名入住嘉定体育馆临时集中隔离救治点患者C先生写下的感谢信,从起初的等待、转运、颠簸,到后来的安顿,C先生这样说:“每天感受到防疫部门、政府对衣、食、住方面的改善,冷了就多给毛毯,饭不够多给,生活用品不够免费采购发放……浮躁的心情平复下来,每天医务人员测量血压、心跳、体温,进来的患者有了安全感和感恩的心态。”

嘉定体育馆:大屏幕、小喇叭,一起战斗

作为紧急启用的临时隔离救治点,嘉定体育馆里头发生着什么?

“准时就餐,准点关灯,嘉定体育馆的一切都井然有序。”C先生更欣喜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随着病人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有病人陆陆续续转阴出舱,拎着行囊,兴高采烈的表情,是对所有同住‘患友’们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信胜利就在眼前!”

C先生的笔下,“感谢政府对无症状感染者以及确诊者的不离不弃,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保安保洁对我们的细心照顾。感谢马医生对心理压力过大的病人最耐心的安慰和解释。相信我们一定能立排众难,攻破病毒,取得最后的胜利。”

马医生其实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派驻隔离点的心理治疗团队成员马春燕。她和项琼医生是一支小分队。每天,他们和医护团队按规范穿上防护服进舱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参加每日交班例会,了解需要关心的重点隔离病人以及符合出舱要求当日需要转出的病人,以便于安排当日工作方向。

马春燕心理治疗师和医护伙伴进舱前为自己加油

为丰富馆内隔离人员的住院生活,缓解焦虑情绪以及增强体质,医疗队利用体育馆内的两侧电视大屏幕,滚动播放“号”宣传科制作的“疫起谈心”科普小视频,同时结合现场“小喇叭”的播放,指导民众练习正念和冥想。

隔离点的大屏每天也很“忙碌”,会滚动播放太极、八段锦视频,马春燕鼓励大家一起跟着视频动起来,虽然一开始有人不愿参与,有的人动作还不太熟练,但在马春燕的鼓动下,大家都能从床上下来,站在走廊或过道上跟着视频有模有样地学起来,看着他们放松的姿态和笑容,马春燕很欣慰。

C先生也是受到这些气氛的影响,慢慢展颜。

“我以前听说过精神放松,以为距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这次用到了,挺有用的。”一位大伯说,每天他都会看屏幕,跟着练习正念,然后和其他人一起讨论,一起练。

隔离点的工作量繁琐、繁重,除了对隔离人员进行专业心理疏导,针对医护人员,马春燕和项琼分别给他们进行了个别情绪疏导及放松训练。

心理干预活动不仅丰富了“入住者”的隔离生活,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收获了好评,患者写下多封感谢信。“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为了他们能安心配合隔离抗疫,有时想想,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马春燕说。

闵行体育馆:守护心中的“大鱼与海棠”

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受命委派多支小分队进驻集中隔离救治点。许桦、沈洁、赵亚婷奋战在闵行体育馆集中隔离点。今天是他们进驻的第9天。

闵行集中隔离点坐落于闵行体育馆内,医疗救医院、医院的医护团队组成。

“抵达之初,我和队友就发现此处的起名与众不同。两个隔离场所分别被命名为‘大鱼’和‘海棠’。”许桦、沈洁、赵亚婷进驻一周多,见证了这里的忙碌和坚守——

建仓之初,最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物资保障。大家都知道,物资是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物资保障能跟上,患者才能感觉到安心,少点焦虑、恐惧和不安;只有物资保障能跟上,医务人员才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然而,保障上千人的物资供应所需要的巨大工作量远超我们过去的认知。

目前这样的时刻,那些看似平常的物品保障背后往往是工作人员付出的艰巨努力。大家虽分属不同组别,但只要有空闲,都会上前帮忙搬运物资。脸盆、被子、泡面,这些都是从一双双手上传递过来的。

看着齐心协力的场景,看着这里穿梭忙碌、默默无声的身影,为大家点个赞。

“号”医院的小伙伴组成了“关爱组”,负责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工作。很快,“号心理咽拭子”大众版、工作人员版分发给有需要的人,2-3分钟即可完成,快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干预配套跟上。

集中隔离点的小风景

“号”小分队面对隔离患者建立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ff/133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