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阳性整栋楼集中隔离市民被赋错码如何申
5月10日上午,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上海疫情最新情况。
赵丹丹介绍,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从筛查结果看,5月9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个,涉及人口数万;管控区个,涉及人口数万;防范区个,涉及人口数万。
赵丹丹说,在流调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阳性感染者是来自防范区的流动人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我们将增加防范区的核酸筛查频次,在本周内(5月8日至14日),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
如果一栋楼里出现了阳性感染者,这栋楼居民都要集中隔离吗?如何判定密接、次密接人群?
孙晓冬介绍,密接和次密接(即密接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是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国家和本市制订的有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果国家专家组的建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大数据排查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判定的。
其中,密接是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暴露于可能被污染环境的人员等。次密接是指与上述密接共同居住、工作和学习等接触频繁的人员。
如果阳性感染者为严格静态管理人员(也就是处于严格管理下的非流动性包括足不出户的人员),如果其居所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就是密接,而与其同楼层及处于其上下楼层的居民则为次密接;如果其居所不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除了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为密接之外,与其共用厨卫以及居住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村宅的日常有接触的人员也要判为密接,而其所在楼栋/村宅的其他居民则为次密接。
但这只是判定的原则,具体还需要根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绝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
上海近期对随申码的转码赋码进行了优化,市民发现自己被赋错码,如何申诉解决?
朱俊伟介绍,近期,本市对“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对相关服务进行了优化。本次赋码转码涉及多种情形:
转赋红码人员包括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等;
转赋黄码人员包括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后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国内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7天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应检未检”人员等。
为了使被赋红黄码的市民能清晰地了解赋码原因,市防控办、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究,采取“随申办”移动端弹窗的方式,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缓解市民赋码疑惑,同时也告知相应防控管理要求和举措,并提示异议申诉渠道。
如果市民收到弹窗,一方面建议您能遵守相关防控管理要求做好防范举措;如有异议,发现赋错了码,可以按照弹窗提示,通过市民热线或“随申码”的在线申诉渠道进行申诉。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申诉转码工作流程和机制,为市民尽快完成异议处置。
什么样的家庭要入户消杀,消杀流程是?
金晨介绍,根据要求,对阳性感染者生活居住的场所要开展消毒工作,疾控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消毒规范和评价规范,我们也制定了入户消毒的相关流程。入户消毒作业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感染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争取他们对入户消毒作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还要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在这里,也提醒居民朋友,在终末消毒作业前,能主动告知屋内对消毒剂敏感的物品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便于消毒人员在作业时选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
二是消毒过程中,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消毒记录工作,留档备查。消毒时,由相关工作人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填写过程评价表。
三是在消毒完成后,在社区及时做好公示告知工作。
这里要提示的是,入户消毒针对的是阳性感染者家庭,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对于老旧小区内存在厨卫合用的情况,按照《上海市成片老旧小区终末消毒技术方案》,如果阳性感染者与相邻周边住户共用厨房及卫生间,对与其共用厨房、卫生间的住户室内,也需要开展终末消毒。
为了严把消毒质量关,疾控部门每天会抽查消杀服务企业,重点检查消毒剂配比、消毒器械和消毒过程的有效性等,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同时,还组织了多场面向基层消杀队伍和消杀服务企业的专题培训,就入户消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ff/1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