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以后核酸检测怎么做7天居家

                            

11月11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

很多网友疑惑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7天居家隔离”

到底从哪天开始算?

次密接都不判定了

那“时空伴随者”是否需要居家隔离?

以后核酸检测该怎么做?

......

下面为您整理了专家解读

一起来看↓↓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从哪天算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专家介绍,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最新的优化防疫措施中,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其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

如A地划定为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

对于A地划定为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后对其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周期是从离开高风险区域,即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B地在排查过程中,已超过该管控周期,原则上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

“时空伴随者”如何管理

王丽萍表示,“时空伴随者”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是归入到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中,这类人员在20条里没有提及,按要求在流调后,实行“三天两检”进行排查管理即可。没有要求隔离,更没有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

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而不应该以追踪到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密接管理缩短是否会加大风险

在优化防控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这样的调整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呢?

王丽萍表示,根据在31个省份的试点评估研究发现,对于密接人员转阳的时间分布,在暴露以后5天内转阳能够达到94.5%,到7天的时候转阳的比例达到将近99%。用3天的居家隔离把后续的风险兜住,这样的调整,集中隔离少了两天,但是隔离资源节约了近30%。

以后核酸怎么做

此次优化措施再次强调了核酸检测原则: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外防输入措施优化是否会加大输入压力

20条优化防控措施中,对外防输入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1次等。

对此,王丽萍表示,试点评估发现,入境人员入境后首次核酸检出阳性,CT值≥35的人群大部分是既往感染。随着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入境人员的管控周期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防疫没有局外人

我们绝不能在“健康守门人”的保护下

丢掉防护,放飞自我

我们必须要扛起健康“第一责任人”重任

戴口罩、勤洗手

做好必要防护

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健康!

▼美丽新瀍河

原标题:《以后核酸检测怎么做?“7天居家”从哪天算?权威解读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xg/14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