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防晒也有很多讲究
护肤学习个人笔记整理。护肤品挑选主要以适用于油皮敏感肌为主,参考内容主要来自丁香医生、知乎或b站,部分有争议的内容会大概查一下相关文献。仅供参考。
不知道有没有姐妹跟我有一样的误区,认为只有出太阳的时候需要防晒,灰蒙蒙的冬天不用防晒。答案是:NO!一年四季都需要防晒。日常生活里的紫外线根据波长主要分为三种:UVA,UVB和UVC。UVA全年存在且能穿透一般玻璃,会引起皮肤老化。UVB主要导致皮肤晒黑甚至晒伤,春夏秋强,冬天较弱。因此,划重点:防晒一年四季都需要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晒?
首先,物理遮挡永远是最好的防晒手段,包括:遮阳伞、遮阳帽或轻薄的长袖衣服,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是对自己最佳的保护。除此之外,才是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防晒产品也露、乳、霜和喷雾几种质地,其中防晒喷雾请谨慎选择,因为有吸入风险且效果往往不理想。
防晒成分目前主要有两种:物理防晒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与化学防晒剂。物理防晒剂主要通过反射、散射紫外线达到防晒效果,既能防护UVA也能防护UVB,但本身呈粉末状的物理防晒剂需要油基物质进行配伍才能更好地在皮肤上推开。另外,防晒指数越高的防晒产品配方越复杂,越容易刺激皮肤,因此,建议日常通勤选择SPF15~30/PA++的产品即可;户外运动则需选择SPF大于50/PA大于+++的产品。
不同肤质在不同状态时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防晒产品:容易出油的皮肤最好选择质地轻薄的产品;如果长痘,可以选择氧化锌为主的物理防晒剂,因为氧化锌对皮肤炎症有良好抑制作用,还需要避开含硬脂酸、羊毛脂醇、肉豆蔻醇乳酸酯、椰子油、小麦胚芽油等可能加重痘痘的成分。干皮物理/化学防晒剂均可,但产品里最好添加有之前介绍过的各种保湿成分,比如:甘油和泛醇类等。敏感肌选物理防晒剂会比较安全。(???混油敏皮哭了,这没法选好吗。)部分防晒还会含有遮瑕成分,或其他针对皮肤的功效成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选个防晒都有讲究?Σ(っ°Д°;)っ默默搜了搜我目前随意买的防晒,开始尝试判断它是不是适合我目前的皮肤:
本款防晒乳的防晒成分是氧化锌,属于纯物理防晒。SPF32,适合目前户外少的状态。保湿剂有丁二醇、透明质酸钠和维生素E,同时维E有抗氧化作用。角鲨烷也是抗氧化剂,还能调整皮肤水油平衡。甘草酸二钾是抗炎剂。看起来没有非常踩雷的成分。不过我还是打开了橙色软件,想再看看其他防晒产品,关键词--“SPF30”AND“隔离防晒”:
1.ULTRASUN优佳面部抗老防晒霜
2.曼秀雷敦新碧水薄清爽防晒霜
3.百雀羚至臻皙白焕亮防晒霜
4.雅漾日间隔离乳
5.DHC红粉玫瑰妆前隔离
6.芭贝拉隔离霜
7.植物医生防晒隔离
8.Olay玉兰油三重美白修复防晒乳
9.珂润防晒霜
10.自然堂雪润皙白多重防晒隔离霜
11.碧柔水活防晒柔润凝蜜
......
大概浏览了以上防晒隔离产品的主要成分,发现防晒产品本身就对敏感肌不是非常友好。我目前在用的NOV和主打敏感肌友好的珂润防晒,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锌,而基本所有化学防晒剂都会备注敏感肌慎用的风险指数: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5),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2),奥克立林(2-3),水杨酸乙基己酯(0),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1-2),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本纪三嗪(1),乙基己基三嗪酮(1)......如果去查SPF50左右的产品,会发现基本是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都存在,有些还有最新的生物防晒剂。但考虑到是涂抹于水-精华-乳外层的防晒产品,如果皮肤敏感程度不是非常高,还是可以选择化学防晒剂为主的产品进行尝试,只要避开其他易致敏的成分即可。到了隔离+防晒这一步,其实已经进入化妆品的分类,不能算护肤品,而化妆品不可避免会对皮肤有刺激。
不过有另外一个非常值得在意的问题,其实之前关于化学防晒剂会进入人体血液这个观点,上过常用冲浪app的热搜。于是我在某蓝色答主app里搜寻了关于这个热搜的一些内容,还找到了原文(DOI:10./jama..):
这篇文献提出的问题是:
即:在最大使用条件下,各种防晒活性成分在血浆内的最大浓度是多少?
实验设计:
研究者选了24名受试志愿者,随机分为6人一组(3男3女)共4组。连续4天每隔2小时在全身表面75%的皮肤上涂抹2毫克/平方厘米的防晒产品(使用浓度和使用频率均参考商家在标签上的推荐)。防晒产品含不同的化学防晒成分且质地不同。其中,2个组使用防晒喷雾(Spray),1个组使用防晒凝露(Lotion),1个组使用防晒霜(Cream),并且它们含有不同浓度的4个化学防晒成分: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avobenzone)、二苯甲桐-3(oxybenzone)、奥克林(octocrylene)和羟甲基苯甲酸(ecamsule)[PS:非化学专业人士,翻译可能有误]。在7天内的不同时间点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准确检测其中防晒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
1.在完成第1天的每隔2小时涂抹1次共4次之后,所有4种产品在全身血液中的浓度均大于0.5ng/mL
2.在连续使用4天,检测到7天的时候,4种化学防晒成分的情况如下:
也就是说,到第7天(已停用防晒产品3天后),各成分在血液内的浓度都还很高。
读到这儿都会想问:所以这个结果到底说明了个啥?化学防晒成分究竟能不能日常用?
答案是:不知道。因为目前并没有严谨的非临床/临床评估实验可以说明问题,能有实验结论的做的都是动物实验。比如(表格来源见水印):
并且,该文献里的实验限定的是最大限度使用,抹了75%的全身皮肤表面,跟我们平时只涂脖子和脸的情况也不同。好像也没有谁会天天涂防晒、做日光浴吧?
综上,关于防晒,我学习到的结论是:
1.物理遮挡是最安全且最有效的防晒手段。日常通勤SPF30左右的防晒产品即可,不出门别涂SPF50的防晒。因为化学防晒成分进入血液2小时以内就会富集,还代谢得特别慢,且目前不知道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2.选择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为主要成分的物理防晒剂相对比较安全,因为FDA已经有实验证实这两种成分不会被皮肤吸收:
3.敏感肌或者已长痘的皮肤选氧化锌为主的防晒比较好,需要避开致痘率高的成分。油皮选质地轻薄的防晒露/乳,干皮注意选加了保湿剂的,并且擦防晒之前更应该注意涂抹保湿产品。其他功效成分类似爽肤水,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而定。
以上,不一定对,有问题亟待讨论,谢谢大家的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zl/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