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隔离转运专班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
「本文来源:龙头新闻客户端」
时钟指针已指向了凌晨2点,入住某酒店的余名隔离人员已经进入梦乡,但酒店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在整理刚接收的安置人员信息,公安干警在巡查楼层,疾控人员正在开展环境消杀,驻点负责人通过视频向指挥部报告情况……记者从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此次发生疫情以来,在哈尔滨市各疫情防控隔离宾馆,都是这样的工作场景。
多部门组成专班管理隔离点大小事物
针对疫情,哈尔滨市和区县(市)分别组建了应急、卫健、公安、疾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隔离转运工作专班,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专班人员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分别设置了宾馆调配、感染防控、信息统计、督导检查、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组,负责隔离宾馆踏查、改造、使用管理、人员转运等工作。
疫情如火情,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一周七天专班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态,有时通宵加班加点,第二天接续战斗,为帮助隔离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应急、卫生、疾控等部门联合组成督导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夜查夜访、调取监控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促进隔离点管理水平的提高。隔离转运工作专班每日召开隔离转运问题视频调度会,各隔离点点长和各区县有关同志通过视频参会,会上协调解决隔离转运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严格筛选确定集中隔离点统筹调配使用
为确保隔离宾馆开设符合医学观察条件,选择符合标准、适合作为集中隔离点的宾馆很重要。
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先改造、再验收、后使用”的原则,派出专家对宾馆进行“三区两通道”功能区的设计,宾馆改造完成后,由疾控审查验收,建立成为医学隔离观察点,再按照有关要求,安装、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视频监控,对开设的隔离点房间安装电子门封,实行隔离房间市级统筹调配机制,保证部分区县突发疫情,隔离房间的使用需求。
每成立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应急、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均会对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隔离留观、核酸检测、房间消杀、餐食供应、医疗垃圾转运、信息化管理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在满足在用隔离点管理人员需求外,还建立预备队,对预备队人员进行实战模拟专业培训,时刻准备着赴省内其他地市,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隔离管控工作。
如果有发烧人员这一宿就是无眠夜
隔离点的工作繁重辛苦,搬运防疫物资、设置各种标识、准备消杀设备、逐个房间检查隔离人员生活需要的物品,认真分析推送的隔离人员个人情况,哪些老人不能自理需要家属照顾,多少儿童需要家长陪护等等。
经过紧张忙碌的准备,9月23日22点40分,哈市隔离点迎接了第一批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采集信息、询问情况、引导入住,当这批隔离人员安置好,不知不觉已经几个小时过去,工作人员防护服内的衣服已全部湿透,躺在床上,一点劲也没了,一边休息的同时,随时等待接下一批隔离人员的到来。9月24日1点10分迎接了第二批隔离人员……就这样直至所有隔离人员陆续到齐。
如果有发热症状人员出现,全体工作人员高度紧张,全员行动,上报信息、医院,按流程医院工作完毕,按照规定立即对发热人员住过的房间进行终末消杀,保证其他隔离人员安全。来不及休息,有时候一宿无法合眼,负责消杀的同志背着40斤的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消杀后,刺激得有些同志不停地流鼻涕和眼泪,出现呕吐反应。
隔离不隔爱给隔离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在隔离宾馆大堂,都会悬挂“欢迎亲人回家”等标语,播放歌颂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向隔离人员发出《致家人的一封信》;针对安置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科学营养配餐,保证营养需求;成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zl/1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