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某丈夫也确诊了地坛医院18天内筛查境
3月17日下午4点,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经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昌平区、首都机场、医院等有关单位介绍相关信息。
北京通报9例境外输入病例详情,黎某丈夫也确诊了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3月16日报告的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相关情况。
庞星火说,9例确诊病例中,来自西班牙的6例,英国2例,美国1例;涉及四起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涉及6个航班,其中俄航SU有3例,国航CA有2例,阿航EY有1例,国航CA、、各1例;目的地北京的3例,浙江的3例,新疆、甘肃、重庆各1例。
具体情况如下:
1.黄某,男,38岁,中国香港人,现住北京市西城区。2月9日至2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出差,2月25日至3月1日在柏林出差。3月3日自西班牙经莫斯科,4日9:50乘俄航到达北京,回京后按要求在京居家隔离。3月12日至14日出现发热伴咽干等症状,15日体温37.3℃,16:00向社区报告,由送至发热门诊,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2.姚某某,女,46岁,户籍山东聊城,现住北京市朝阳区。1月16日与小儿子前往英国伦敦与丈夫和大女儿团聚过年。3月1日至12日,每日接送小儿子在当地上学。14日15:40和小儿子从伦敦经停慕尼黑,15日5:00乘国航到达北京,入境时和儿子体温均正常,考虑到英国、德国疫情,未返回家中,主动问询机场工作人员后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当日16:00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由医院。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3.季某某,女,44岁,户籍浙江省丽水市。在西班牙巴萨罗那居住16年,自营酒吧。3月13日与丈夫谷某某从巴塞罗那机场上机前曾服晕机药,14日在莫斯科等待转机期间出现寒战等症状,15日乘俄航航班到达北京,下飞机后出现咳嗽,主动向工作人医院。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4.谷某某,男,42岁,为病例3季某某丈夫,为一起输入性家庭聚集性疫情。3月15日和妻子同机到达北京。因妻子出现发热,医院。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5.吴某某,男,23岁,户籍北京市朝阳区,近一年常住英国伦敦,留学生。3月8日发病。3月9日体温38.5℃,症状加重伴胸痛、呼吸困难,自服退热药后上英国公立诊疗中心网站申报症状、填调查问卷,致电咨询,中心回复其自行在家休息。当晚前往诊所就诊未做任何诊断。回家后再服退热药症状不缓解。3月10日体温39.8℃伴呕吐、腹泻。3月15日早8时从英国经停阿布扎比转乘阿航EY达到北京,机上健康申报时,在干咳、湿咳填“是”,在72小时内服用退热药、15天内有无发热填“否”。入境时主动申报症状,体温37.5℃,医院。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6.刘某,女,22岁,户籍甘肃省张掖市,与第7例穆某某为同学,均于年9月17日在西班牙留学并居住在房东家,房东妻子一周前头痛头晕。3月13日出现头痛,伴轻度乏力及肌肉酸痛。3月15日乘国航由西班牙抵京,下飞机前主动申报身体不适并有发热症状,10:30左右医院。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7.穆某某,女,22岁,户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与第6例刘某为同学和舍友。3月12日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旅行和诊断过程同第6例刘某。这是一起输入性同学间聚集性病例。
8.金某某,女,41岁,户籍浙江省温州市。为3月15日确诊病例吴某某的妻子。为一起输入性家庭聚集性病例。夫妻二人乘国航从巴塞罗那抵京,16日金某某医院隔离治疗,并诊断为确诊病例。
9.洪某某,男,37岁,户籍重庆市,长期定居美国,大学教师。为3月13日确诊病例黎某的丈夫,是一起输入性家庭聚集性疫情。自美国与家人同乘国航航班,3月13日5:00抵京。下机后医院,诊断为疑似病例。3月16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以上病例为轻型或普通型,医院进行救治。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在京8人,均已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庞星火说,由于近期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较多,且呈增加态势,在此,提醒在境外的居民做好个人防护,若接触病例或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在当地就诊,并接受隔离观察等措施,避免带病出行,减少与外界接触,严禁带症状登机,以免造成传染病扩散风险。如回国,要按照要求主动、如实进行健康申报,配合海关部门的健康检疫。如有发热等症状,应向海关主动报告,不能隐瞒病情。返京后,按照要求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医院18天内筛查境外输入人员例
医院院长李昂介绍说,2月29日北京开始出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以来,医院开始负责机场送达有症状人员的集中筛查和收治工作。自2月29日起,截至3月17日8时,由首都机场医院需进行境外输入人员筛查的共计例,确定确诊病例38例,已治愈出院3例,在院治疗35例。目前在院疑似病例37例。
李昂介绍说,按疫情防控要求,所医院接受新冠病毒相关医学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胸部CT检查和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项目,并根据个体情况予以调整。经过筛查和综合医学判断,符合离院标准的,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和离院通知单,与从首都机场直接分流到新国展的旅行人员一样安全,由各省和北京市各区进行后续分流安排和健康管理。
同时提示大家,为了确保安全,筛查后符合标准的人员也应遵守各省市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离院后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配合属地安排,做好隔离观察,并要求其留下准确联系方式和后续去向。
为适应机场境外到京人员来院健康筛查的需求,医院增加检测人员和设备,提升检测能力:
一是咽拭子核酸检测24小时全天候进行,由每日的2次增加至5次;调配1辆移动采血车,加快抽血采样速度;启用备用CT,开通专用通道,2部CT24小时持续为筛查人员服务。
二是拓展等候区域,开放5个留观病区及3个疑似病区,调配医护人员,保证医疗安全。
三是强化数据报送管理,增加人员进行数据统计。
四是增加安保力量,市公安局派驻警力24小时值守,朝阳分局派驻警力负责现场周边安全,属地派出所双岗值守,组建了一只25人的院内保安队伍,轮流值守。区域内的所有4个出口,均有安保和交通管理员值守,出入人员需经保卫人员排查后方可出入。
五是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拓展等候区域,增加了等候帐篷及椅子、移动厕所,为旅客提供24小时餐饮配送。
为进一步缓解境外到京人员健康筛查压力,医院昨日已正式启用,已发挥分流作用。
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健康筛查流程和服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昨日运行5医院接收待筛查人员35人,1例确诊
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医院的运行情况。
高小俊说,医院正式运行。3月16日19时至24时,医院共接收机场转运来待筛查人员35人,其中来自美国12人,英国9人,法国3人,韩国3人,加拿大2人,奥地利2人,瑞士1人,澳大利亚1人,菲律宾1人,阿联酋1人。经筛查,有来自英国的女性确定为确诊病例。其余结果待报。
医院运行前,相关部门已经组织进行了全院环境消杀、病区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开诊后,医院每天都会对所有公共区域、科室进行两次全面消毒,每批筛查人员离院后还将对房间、床单元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保证环境安全。为使筛查和救治工作有序推进,医院成立了临床救治专家组,医院具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的中西医、院感、护理等专家组成,每日研判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疗计划,并与其他市级医院形成远程会诊机制,促进医疗协同,分享经验。医院也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市疾控中心紧急支援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车辆,提高检测的效率。
医院严格按照卫生防疫标准完成了院内区域所有通道的硬隔离,设置了单独出入口,24小时有专人值守,实现各病区安全独立运行。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院感督导员,督促、检查全院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医院针对旅客或患者特点,还提供了心理舒缓音乐疗法、八段锦、扫码购物货品直接送到病房,一天可以安排5次点餐服务,配备了中英文版的重点医疗护理流程和操作示意图,为旅客和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医院总体运行平稳,各方面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医院揭秘:设计施工难度远超过非典时期
医院医院16日正式启动运行。在17日的发布会上,高小俊披露了医院医院“诞生”的全过程。高小俊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扩散蔓延,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面临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骤增。为做好境外输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尽力保证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3月16日起,启用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1.5万余人53天昼夜设计建设施工
为应对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决定紧急启动医院改造和新病区建设工程,作为医院。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紧急调集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方圆监理以及水、电、气等有关单位,1.5万余人经过53天的昼夜设计及建设施工,3月15日应急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新建平方米,改造平方米,共计平方米,建设床位余张。施工期间正值春节,许多设计人员、工程师和工人都是放弃了回家团聚机会投入建设中。施工和监理单位一手抓施工,一手抓防疫,保证了施工期间所有人员零感染。辖区政府、区疾控中心以及周边居民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建设的新病区为三层结构,设计施工难度远超过非典时期的临时病区。新改建区域的病房设施、实验室检测、影像检查、消毒防护、污水处理、消防安全等所有设施均已验收合格。新建病区一改过去临时建筑的单调白色,外立面采用了五种不同色彩装饰,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精神。
22医院选派了余名医护人员
为尽快组建医院医疗队伍,医院管理中心从2月2日医院精锐力量,成立了医院临时党委,组建了工作专班,医管中心1名副主任作医院,下设医疗救治、院感疾控、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储备、舆论监测及宣传、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综合协调和信息化、服务保障等七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和筛查治疗工作。目前已从22医院选派了余名医护人员,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专业,均已完成系统的业务及防护培训,经过多次演练,全面投入工作。
将在入境人员的医学筛查和确诊病例的救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院主要用于北京海关检疫后有风险人员的进一步医学筛查。对确诊病医院进行治疗,对筛查后未发现异常的旅客将由目的地省份以安全适宜方式运送回本地,京内旅客由各区接回,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实现闭环运行和管理。为顺畅衔接,北京市成立了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联防联控前方指挥部、昌平区政法委、医院、北京急救中心、首汽集团、驻医院武警部队参加的转运协调工作组,在医院值守,建立集中协调转运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对接协同,确保转运工作顺畅有序。同时,首汽集团安排4台大巴车24医院集中驻勤,确保经检查排除新冠肺炎的人员快速转运,医院与运送人员做好转运人员清单管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今后,医院将在入境人员的医学筛查和确诊病例的救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项措施,做好医院外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彬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医院外围服务保障工作情况。
围绕医院服务保障需要,昌平区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专项保障指挥部,统筹整合公安、交通、消防、城管、环卫、水电气以及属地小汤山镇政府等各方力量,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并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商会,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医院外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医院外围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安排自来水公司、供电所、燃气公司等专业站所提前对医院的水、电、气等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巡线摸排,特别是对外围大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及时消除隐患,提升运行能力,为医疗救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医院周边设有服务点位,为相应的应急处理做好准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二是优化交通保障方案。抽调一支专门的交管力量,医院周边,快速反应,维护交通秩序。在选定运送线路方面,与市级有关单位紧密沟通、多方商议,一方面更合理地选择路线,减少对周边村、小区和居民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小对社会交通出行的影响;另一方面,医院门口,实现两点一线的闭环管理和服务保障,有利于疫情防控需要,更有利于提供精准的交通服务保障,让运送环节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
三是做好外围秩序维护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做好社会面防控,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用好回村(社区)报到党员和下沉干部,全面动员志愿者、楼门长、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等各方面基层干部,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的普法宣传、防疫知识宣讲,讲透法律义务、讲透大局形势、讲透社会责任、讲透小汤山精神和奉献担当,凝聚起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广泛共识,为医院救治提供安全和谐的外围环境。同时,在医院周边开展24小时巡逻,医院设备运行、日常医疗服务等行为,依法严格查处,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昌平区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守护广大市民的健康和安全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医院做好疫病传播防控和院内消毒作业的同时,利用夜间人流车流较少的时间段,有计划、医院周边及运送线路的环境卫生工作,医院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境外入京人员隔离点条件怎么样?有独立房间配备WiFi
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进行14天隔离,隔离点生活条件怎么样?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在集中医学观察点的选择上,大多都是选择通风条件较好的宾馆和饭店。隔离人员有专门的区域、独立的房间。同时,还配备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天对隔离人员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实施分餐供应保障和封闭式的配套保障措施。每个宾馆也都配备有WiFi,可以让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上网开展工作或查询信息。
同时,也温馨提示大家,在集中观察隔离期间,一旦自身有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的状况,应该第一时间报告工作人员,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做好配合工作。
总之,在境外输入疫情较为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实施集中的医学观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流动,最大力度控制、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地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集中隔离14天,是境外进京人员最有效的隔离观察方式
从昨天开始,境外进京的所有的人员都需要集中进行14天的隔离,这是出于什么考虑?陈蓓说,集中隔离14天的措施主要是根据新冠肺炎潜伏期的特点,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情况下,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是14天。所以,我们规定进行连续的、集中的医学观察14天的措施。在观察期间,检测合格的人员,基本上可以排除病毒侵入和感染的风险。
同时在集中观察14天的过程之中,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集中进行处置和救治。这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安全的隔离观察方式。
此外,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隔离者家人的安全。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是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所以,处于潜伏期的归国人员进入家庭之中,防控措施如果没有到位,形成近距离的接触,就有可能把高风险带给家人,形成家庭中的聚集性爆发疫情,有可能还会使家中的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家人形成重症和危重症的情况。
首都机场处置专区保障航班架,运送旅客两万余人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莹介绍了所有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进港航班调整到T-3D处置专区后的运行保障情况。赵莹称,自3月10日启用以来,截至3月16日,首都机场处置专区已经保障航班架次,运送旅客人次。
自3月15日零点起,首都机场所有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进港航班全部调整到T3-D处置专区运行。T3-D处置专区的航班量和旅客量都有大幅度增长。以3月15日,处置专区保障所有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进港航班的第一天为例,共运送旅客人次,与调整之前相比增长了%。
为了应对处置专区进港客流增长带来的运行压力,首都机场实时进行流程调整和优化。
一是为了应对大机型和大客流的变化,我们对T3-D处置专区的近机位廊桥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因为国际航班多是3、人以上的大型机,为了满足对全部国际、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进港航班保障的要求,首都机场紧急增加宽体机机位数量。将两个小型机位改造成一个大型机位,让更多的大飞机可以停靠廊桥,让更多的旅客可以用最短时间、走最短距离,完成进港流程。同时优化了航班停靠远机位的保障流程。
二是结合机位的改造,对所有飞行区的航空器运行路线、标志标识和运行规则也根据最新的运行需要进行调整。仅机坪区域画线一项就超过了平米。全部工作仅用15小时全部完成。
三是在T3-D处置专区的二层,新增了2条国际转国内安检通道,对于进港后,才决定购买国内机票的出港旅客,都可以通过这两条安检通道直接进入国际转国内候机区域。
四是针对近日国际航班旅客客座率高,且国际旅客行李多的特点,及时将“旅客与行李同车转运方式”变更为“另行增加厢式货车参与旅客行李转运方式”,及时解决了转运旅客携带行李上大巴车,导致的效率比较低的问题,提高旅客上车和发车效率。
随着国外疫情的快速发展,旅客入境情况也更加复杂多变,首都机场将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xg/1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