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封闭隔离时存在的六大隐患及应
目前上海的疫情仍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不少小区还有阳性病例,很多小区都一直处在封闭隔离状态。那么,是不是封闭隔离在家哪也不去就安全了呢?当然不是,本人亲身经历武汉和上海两次疫情大封城,总结归纳了在家封闭隔离期间,有六个方面的风险隐患值得注意,特分享给大家。
一是核酸检测点的间距不够的问题;二是快递的问题;三是卫生间的问题;四是厨房间的问题;五是开窗通风的问题;六是单元楼电梯间的问题。
在此,我先普及一下新冠的传播途径。奥密克戎感染力超强,可以通过呼吸和接触传播。呼吸传播是大家广泛认知且被重视的,佩戴口罩即可(最好戴N95)。接触传播被知道的较少,病毒通过手接触口眼鼻,或通过饮食或餐饮器具进入体内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阻断的难点和重点。接下来我将对六大隐患问题逐一说明。
第一,核酸检测点之间的间距不足的问题:
核酸检测时交叉感染的隐患主要是间距不够的问题。目前排队间距大家基本能保证,大于等于2米。但在疫情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检测点间距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当时很多居民包括一些医务工作人员都容易忽视。当然,国家权威机构目前对这个间距也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要求戴口罩排队的间距大于等于2米。而我们在做核酸检测时,在上海疫情初期一个多月时,很多检测点的间距只有2米左右,有的甚至只有1米出头。当然,也有2-3米的,或大于3米的,每个地方不一样。但是,我们知道戴口罩的两个人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大于等于2米,那么,同时都不戴口罩,都张着嘴掏喉咙的两个检测点之间的间距,凭我的常规认知,如果这个间距只有2米或3米,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任何防护赤裸裸做核酸的两个人,即两个检测点之间的间距应该比2米大得多得多才安全。至于大多少,权威机构没有明确规定,我觉得这是个空缺,权威部门或权威专家早就应该对这个间距有个明确的规定才行。最要命的是,之前很多检测点间距只有2米或2米多,这个明显不够。那么,作为我们被检测的市民,当你在被检测时,又没有能力改变事先已设置好的间距时,如何来规避风险呢(尽管我们小区在我的一再呼吁下,整整呼吁了一个月,到4月底时,才对检测点间距问题很重视,每栋楼只设独立检测点,不再并列设置多个检测点了。但还是想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首先,我们要做好外围防护,戴好口罩,最好是双层口罩,里面一层外科医用口罩,在嘴巴处剪开,做的时候里层口罩不用摘下,只需摘下外层口罩,并且建议外层用N95。为了避免摘口罩时两个口罩的挂耳绳不好区别而摘错了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在外层口罩一边或右侧的耳绳上挂一个环形耳环,检测时,直接将右手捏着耳环摘下外层口罩的一边(或右侧),露出里层口罩的嘴巴,再张嘴做检测。同时,戴个布帽子,将长发都塞进去。还要戴副防护眼镜,哪怕是平时用的紫外线眼镜也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还要注意,不要穿暴露的衣服,要穿包裹得严实的衣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随身带一小瓶酒精喷雾,必要时,可随时喷酒精消杀,当然,喷杀前要注意周围不要有明火星。检测之前,要注意看到旁边检测点的人已经做完了,并戴上了口罩时,才能摘下口罩让医生做。摘口罩之前,把周围环境用酒精喷雾喷一下。同时,做的时候不要碰医生跟前的桌子,也不要坐跟前的椅子,上面可能有气溶胶等不安全因素,不要接触它。做完了后,立马上戴口罩并立马离开不要逗留。回家后,进门前将外围所有衣帽手套等都进行消杀,包括鞋子。然后把消杀过的衣帽鞋都挂在阳台通风晾晒,再清洗,或下次核时再穿。
第二,快递的问题:
收快递时,必须要做好从外到里层的层层消毒处理,因为你买的物品在生产、包装、分拣及运输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带上病毒。所以,必须从外到里层层消杀。具体措施如下:取快递前戴上防护手套,手套上喷酒精,且先不直接接触快递,将外围喷酒精消毒之后再用戴手套的手直接接触。然后,再从外层到里层,层层消杀。把买的物品或菜消杀后,再把外包装里外都彻底消杀,然后再扔垃圾桶里。把消杀过的物品和菜放在阳台处静置足够时间后,再收纳或使用。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自己的城市或周围生活区域疫情较严重的情况下,不要叫外卖,也不要买直接食用的熟食,因为这些买回家就要直接食用的熟食,不方便直接进行消杀,直接接触了或吃了后可能有很大的风险。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只能克制一下,暂时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第三,卫生间的隐患问题:
马桶、地漏、台盆或洗衣机排水管等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通道。当单元楼或邻居楼有阳性人员时,我们必须把这些对外排出口进行封堵阻隔。即将所有无存水弯的地漏一定要堵上,可以用胶带、保鲜膜、塑料袋密封严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水包封堵,即用一个塑料袋里面装半袋水,封口扎紧,再放在地漏等需要封堵的地方。淋浴间、台盆等有存水弯的排水器具,至少每2天左右要使用一次,或倒入适量的水冲洗一下即可。不确定是否有存水弯的建议一律用水包临时封堵,每次使用时把水包拿开即可。我的做法是无论有没有存水弯都用水包临时封堵,这样会更安全。家里的洗衣机、洗碗机管道如果是直接接在排水管上的,机器门一定要常关着,并且每次用完后要做好消杀工作。马桶在使用的时候记得每次都要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平时马桶盖子也都要盖上。
第四,厨房的隐患问题:
厨房的洗碗池及洗菜池的排水口一般都有存水弯,但是如果楼栋有阳性病例,建议也要用水包临时封堵,要用的时候,就拿开水包,用完了再将水包归位进行临时封堵。厨房烟道是个很大的隐患,一般单元楼都是共一个烟道,非常不安全,特别是最顶部几个楼层的住户应该经常打开排油烟酒,因为带病毒的气溶胶一旦被排风机吹入风井,就会被带到井道顶端堆积,顶部楼层的风道较易出现反流,常开排风可以避免井道废气进入室内。
第五,开窗通风隐患:
与左右邻居间隔较小的窗户不要开,尽量避免邻居间的交叉传染;与风险住户相邻的业主也不宜大面积开窗,建议开一条很小的缝或尽量不开窗,卫生间经常开排风,可以改善屋内气流。我家在上海疫区,现在基本不敢开窗,因为我的前面后面及右边都有阳性确诊。我左边的住户离我家紧挨着,阳台间距不到2米,为安全起见,只好暂时不开窗。有时,偶尔我会在凌晨起来开窗通一会风。
第六,单元楼电梯间隐患问题:
电梯间是密闭空间,存在很大的感染隐患。居民最好不坐电梯,改从楼道上下楼。确实要坐电梯的,必须在乘坐前后都进行电梯内的严格消杀。
除做好上述六个方面的隐患处理及防护措施外,每家每户都要注意,扔垃圾之前,要把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后,外面再多用一层干净垃圾袋封闭密封后,再按照物业指定的地方投放垃圾。我们每户居民,在防止被他人感染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也是潜在感染者,主动采取降低感染他人的必要措施。所以,防疫应该是双向的,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每个人都能做到,才能集体安全。防疫是一个集体行为,如果各自为战,不顾他人,最后受伤害的是大家。
总之,病毒不可怕,完全可防可控,避免恐慌,要理性应对,科学应对。面对病毒,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相信上海一定会取得抗疫的最后的胜利!
图一图二图三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zz/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