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催生大量新词,这些占据各国年度词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华舆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国内外的社交和媒体生态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疫情的新词汇。

《柯林斯词典》给出的年度词汇Lockdown(封锁);美国《韦氏词典》和美国词典网都将Pandemic(大流行)评为年度词汇;而澳大利亚的年度词汇是iso(自我隔离);牛津词典也给出了三个年度词汇,分别是COVID-19(新冠肺炎)、WFH(在家工作)和Lockdown(封锁);日本年度候选流行词为三密,即“密闭空间”、“密集场所”、“密接场面”三个词的简称(指的是在新冠疫情下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三种不利环境)。

牛津大学出版社专家组最新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语言也产生了影响:新的词汇产生以及旧有词汇被赋予了新意义。

据悉,德国莱布尼茨语言研究所的学者在年底发现,德国人开始使用约个新词。例如,Coronoia(新冠妄想症)、Corona-Babys(新冠病毒娃娃)、Coronials(新冠病毒一代);俄罗斯出现了расхламинго(因隔离期间无聊而大扫除)和карантэ(在长期隔离期间掌握的技能)以及ковидиот(无视安全要求、认为新冠肺炎是虚构疾病的人),并且把самоизоляция(自我隔离)定为年年度热词。

德国实行“硬性封城”后,柏林空荡的街头。(中新社资料图)

另一方面,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隔离(lockdown)表示遏制措施的常用词,但在美国,首选则是就地避难(shelter-in-place)。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使用了更详尽的措词,以首字母缩写词概括,例如MCO(movementcontrolorder,马来西亚的封锁控制令)或ECQ(enhanc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sinoeverlife.com/glscf/13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